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你是知道? 還是相信?

Seeing is beliving, 我明. 不是求辯, 暫不談哲學, 談實戰.

很多時候, 我們學的都是對的. 細小到大, 知識就是這樣, 我們花那麼多時間讀書, 就是為了學習, 對嗎? 然而, 到投資的裏面, 因為其彷彿及多變, 學習的重要性, 卻遠不像術科語文一樣, 學了就可以用, 而是要十分十分小心自己學以致用時, 是明白還是還是單純是相信而已, 這就是境界的不同了.

投資理論種種, 但執行起來都必需有好的心理, 因為其結果只是概然性, 沒有必然性, 我們不能用理論解釋outcome, 否則即中hindsight bias, 再加幾個bias,基本上市場已可把理論全破. 然而, 就算避過了種種bias, 最後在逆境中, 考驗的就是投資者的信念了, 考驗投資者的本能.

如果投資者一直以來, 不論多少年, 多少努力, 都是從學習而來的知識運用的, 這樣他是在相信他的方法可行, 在信念的測試中, 他便有機會面對著挑戰, 不慎則中bias連環拳而廢武功. 這太普偏了, 高手陣亡的情況也不少.

真正的提高投資水平, 是真的要日復一日的觀察, 日復一日的思考, 從而建立或肯定自己的方法. 最終方法可變可不變, 但心的境界變了, 不是靠理性壓住原始性, 而是原始性的根本改變. 最後, 在市場上無可信無可靠, 唯有自己, 就像原始人的野性救生本能一樣. 因為這一刻, 你不再是相信, 而是因看見及知道, 而反應. 投資不是知識, 而是技能了.

投資不是數學, 對的都是錯的. 彷彷彿彿, 容易迷失. 如果不能用簡單的方式做, 就是未明白得夠. 市場萬變, 這是難啊. 一切都始於學習, 但更重要的是觀察及思考, 把理論內化, 甚至轉化, 形成自己的技能, 而不單純是知識. 這是很重要的過程. 在市場說得通是不夠的, 是要實戰力, 即作戰與現實的反饋調節, 理論靠得住嗎?

在彷彿中自在, 我們訓練自身與市場的感應. 有人叫Market Sense. 這是難以解釋的節奏感. 這就是原始第六感, 最後賴以為生的, 就是這種直覺. 這勝於一切理論. 那怎樣知是market sense還是非理性情緒? 很簡單, 前者清, 後者亂;  前者快, 後者急; 基本上, 分得清就可以用上了.

最後, 一切的問題是: 你真是知道? 還是只是相信而已? 我還還是要老老實實面對自己.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股市專收叻仔

"股市專收(收拾)叻仔" ,這是我從小就聽到的. 同時,我小時候也聽別人久不久會讚我叻仔. 長大後的今日, 現在我卻正正在股市中搵食. 因此, 我是十分小心翼翼的, 就像昔日龐統要去落鳳坡的心情一樣, 準備受死.

為左免於一死, 我嘗試不停學習, 去找出股市的真理, 希望透過真理, 一勞永逸, 在股市中提款, 當然也是無功而還.

常態的情況, 尚有很多理論去解釋事物. 在無常的股市中, 理論更是五花八門. 很多情況下, 理論比現實好像更為重要. 我也曾經認為股市錯了. 當然最後股市依然固我, 但我就知道錯了.

有趣的是, 想投資的人, 都獲得被動收入, 可讓自己享享福. 然而, 投入股市中, 越認真的人, 越難真的有被動收入, 享享福, 反而投入更大的時間精神, 連享享福的時間精神也沒有了. 我曾經也是這樣, 十分明白.

股市十分無常, 人類難以接受, 所以需要合理化. 黃子華教的合理化煙幕十分應用. 因此, 行家見面都問"有乜story", 總之有個story講得通就得. 這個潛玩法又不能說沒有道理, 否則這模式不會這麼廣泛流行. 它定必擊敗不是方式而提升為這個普遍性的. 沒有人會一開始談, 這個股的standard deviation是多少, 這樣太特殊了.

Story是帶有條理及情感的, 有節奏, 階段, 希望, 更有神秘感及幻想. 使數據也變得引人入勝. 這是行外人難以理解的樂趣. 當然story歸story, "說得通, 未必是真的" 是我的座右銘. 我學過的理論幫我不少, 因為我總可以找一兩個理論去支持我任意的看法, 所以對與錯, 合不合理現在對我來說, 已不那麼重要了, 一切都係求個安心的把戲吧了.

股市專收叻仔, 如果我認為自己好醒, 看通了股市, 佢一定會怎樣怎樣. 這樣, 我便真的很叻, 而最終股市真的要把我收拾了...

尊重股市, 平常心, 樂此不疲, 被動式, 提高生活質素, 是現在我認為的"真理".  我都係唔做叻仔了, 能夠快樂及健康就好. 長命百歲比英年早逝有福得多呢~

現在, 最吸引我的, 就是理解不到, 不可思議的事情, 這些機會的潛力可能不少啊.

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

難得自在

小時候, 對一事情都會有好奇心, 好想去觸摸, 很想去體驗, 探索這個世界. 食玩訓, 就是這麼簡單的隨心所欲. 有父母的支持下, 世界是安全的.

慢慢長大後, 我們都要有新的任務, 例如是考試, 寫字, 成績. 我們有壓力, 要去達成這些任務, 一方面保衛在社會上的自我, 另一方面令父母感到欣慰, 或避免自己被拋棄所帶來的孤獨或危險.

再長大了, 我們需要更獨立, 更要達標, 考試考得更好. 我們的社會自然地有標籤作用, 比較制度十分完善, 我們知道什麼是好, 以及自己不好. 成功者有壓力保持, 落後者有壓力追求, 或者放棄, 逃避到負面的癮中, 保護自我價值. 更甚者是, 父母也加入了社會比較的行列, 讓孩子完全活在自我意識危機之中,這是十分可悲的事. 孩子從父母什麼也不需要, 只要起居飲食, 機會及愛護, 他自然會探索. 我很幸運, 在我的自我形成期, 我的父母沒有給我什麼要求. 真的感激他們. 在他們的鼓勵下, 甚至形成有獨立思考是光榮的事, 我今天才可以在股市中發揮我的才能.

家庭成員, 在家庭的發展下, 都擔當作不同的角式, 都有著一定的獲取, 一定的犧牲, 形成大我與小我的平衡. 這種犧牲是有價值的, 但隨著環境的改變, 這種犧牲也要適應, 才可以大我及小我平衡, 以及提高大我及小我的舒適感. 

我們18歲便成為成人, 然而我們做人的教育, 到了小學畢業便停了, 之後便學習很多不知為什麼而學的東西, 目的就是配合社會需要, 將我們的自我壓抑, 添加上模式化的身份及外在價值, 如學科, 技能, 收入等等. 然後, 我們便活在社會制度下的規則, 互相作出條件"反應". 這些反應行作, 被公認了是這樣的, 搵食啫, 係咁架啦. 可憐的自我被榨壓, 最終在網上, 遊戲, 電視等消遣中獲得慰藉, 從而成癮. 有幸者, 可以找到自我出現的地方, 形成了興趣、技巧, 甚至從而同時獲得社會的接受. 然而, 或多或少社會價值及自我的衝突, 便成為一生人的鬥爭了.

從小學習的知識是這個世界的知識, 然而自我意識, 感受卻是很原創的事. 我們不外求去解決內在的事. 在這個未知之中, 我們可以用知識去解釋, 解釋到卻不一定是真實的, 只是合理化而讓未知變得沒那麼可怕吧了. 我們心知, 很多都是廢話, 只是沒有勇氣反抗, 也不懂怎樣, 而唯有無奈地接受的辦法吧了. 更甚的是, 連這個無奈接受的狀態, 也因為太害怕而拒接面對, 讓意識察覺不到.

兩性相處, 在這些種種的社會價值及制度下, 也更難真誠的溝通及面對. 我們都看不見對方, 正如我們也很難看見自己一樣. 這種疏離感, 科技進步的大千世界, 更為普及. 唯有雙方面對自我, 勇於接受自己, 接納對方, 感情才可以發展, 否則便有機會只是社會價值的交換吧了. 更可怕的是兩人都重覆在長大的模式的情況, 壓抑自我, 強迫接受社會模式, 繼續比較, 繼續無奈. 

我真是一個很幸運的人. 幸運在於我的成長背景沒有添加很多社會模式, 我的家庭十分實務而且接納. 心中富有, 活得自在. 雖然家庭沒有信仰, 但順其自然, 不比較, 活在自在, 卻十分實在. 我的婆婆不懂字, 辛勞一生, 但她長命百歲, 兒孫滿堂, 簡單自在, 是何等的福氣. 這是多少錢財權力也換不到的, 問題不在外, 而是在內啊.

我中學的成績不好, 入不了社會認同的西醫. 這是幸運的, 否則社會之路還會越演越烈. 之後, 自學投資, 一學便十年, 現在可以照顧自己生活. 當中我必須思考我的方向, 決定自己的人生. 我事後才發現這是何等美好的安排. 原來我當初的失敗, 正讓我可以返回正軌, 繼續思考, 而不是讓依靠社會價值去安憮內心價值空虛的不安, 停止思考, 而外求社會價值去維持安全感. 我必須自身肯定自己, 獨立思考. 這個修練, 讓我可以直接地面對真正的內在問題, 而不是求外在鬥爭及比較內獲得心靈的提升.

現在成長了, 發覺作為人, 在世界生活, 很重要的是活得好, 活得自在. 這是內在的事情, 旁人不知道. 活得好, 活得自己, 是自我真正的感受, 而不是旁人及社會認同的好, 甚至不是昨日自己認為的好, 認為的自在. 能夠真真正正, 活在當下, 意識意志合一, 可動可靜, 可變可停, 這種心靈在每天便得獲得靈感, 讓世界及身體引領生活, 用智慧去識破操縱. 難得自在, 就算簡單的生活, 也可以十分富足, 更有趣的是, 真正的智慧及才能, 在這狀態才能更有效地發揮. 體現"follow your heart"的威力了.

交托跟隨, 空, 隨緣, centered, 冥想, 順其自然等心法, 一切認知, 學來的是外在心法, 但心法跟其他法不同, 實際上還得內在實踐, 面對現在的情況, 為道日損, 以達至自在, 是需要過程的, 而不時又會受社會的干擾, 沒有意識者更容易迷失. 

因此, 真的難得自在, 應當珍惜享受呢~我會銘記著~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價值投資教條, 如何理解?

我們都喜愛權威, 因為權威說的, 便是對的. 為了不要學而不思則罔, 今日嘗試思考一下價值投資. 那些是重點呢?

學習價值投資時, 教主給出不少教條. 例如, 不買高PE, 不買科技股, 買管理層, 有王子不買青蛙,  恐懼時買入, 護城河, 市場先生, 安全邊際, 現金流, 長期持有, 好機會才揮棒, 不用衍生工具, 只看基本面, 不看宏觀, 升就羸跌就更平, 快樂工作等等.

其實如果單純用以上的教條, 好有機會出問題. 因為這是Attribute-based的思考方法, 因為市場萬變, 最好還是用Circumstance-based的. 什麼情況下, 就怎樣怎樣. 教條主義, 對思考不是好事.

價值投資自成一完整的哲學體系, 從市場的本質出發(市場先生), 再給出分析方法(基本面, 護城河, 現金流, 買管理層, roe), 提防(高PE, 科技股, 造假, 衍生工具, 青蛙扮王子), 再給出操作方法(安全邊際, 長期持有, 只看基本面,恐懼時買入), 最後給出心法(快樂工作, 好機會才揮棒, 遠離市場 , 升就羸跌就更平)適應市場先生的瘋狂. 把教條理解好, 便越能充份發揮它們的威力.


教宗的價值投資是一個Absolute-return-targeting的投資方法, 就是說你不要要求它可以成日跑羸大市. 他己說升市會跑羸或打和, 跌市會跌得少. 其實這也正常, 好公司一般在經濟差時不會很差, 經濟好時增長卻不及較差的公司.

我覺得教條中, 好機會才揮棒是很重要的. 正因它是做absolute return, 不用被迫投資, 等如你絶對可以等好牌才叫地主, 或要牌, 晒冷一樣.

另一個穩含的心法, 我覺得很有意思, 就是價值投資運用上全息理論, 即見一斑知全豹. 只看基本面, 不看技術, 不看宏觀, 長期持有. 這跟中醫的黑盒理論很相似. 中醫可以看舌, 把脈, 就能知道身體情況, 令人覺得神奇. 其實不止, 只看面, 看耳, 看掌, 甚至看BB仔的手指血管, 都已經夠. 不用照CT, MRI, 攪什麼解剖, 生理病理藥理. 什麼病, 開的都是幾千年的方, 新舊同殺. 為什麼? 因為複雜系統就是fractal, 在複雜系統中, 永不能全知, 唯通可以透過單一input, output, 再透過觀察改input output的過程, 去得知其運作機理, 而不用理解黑盒的原理. 教宗從來沒有詳細討論過為何得, 只告訴你我得佢得, 你都得. 這是我學習多年才解得通的道理, 讓我能接受, 其哲學道理不全面的一面. 其實, 這是有道理的.

另外, 價值投資的心法, 也是十分好的. 買就羸跌就更平去應付市場先生. 買羸跌平等於相信必羸, 因為市場先市善用恐懼, 這心法正好抵消了市場先生的魔咒. 當然這阿Q精神的教條, 是上乘武功, 凡夫用上可以吐血身亡, 運用上要小心, 否則便重了24條誤判心理的commitment bias. 講起這, 精神領袖當然需要教宗, 但其拍擋真令人敬畏, 教宗身旁這高人, 心明此道, 才能把哲學提鍊成教條, 而不失其背後的科學理據支持. 每次讀及價值投資, 我重點都在留意高人的解畫. 我的consilient lollapalloza blog名, 都是慕名之作.

自問接觸價值投資十年, 時間還短, 還在摸索學習路上, 以上只是學習總結及抒情之作, 不足為論. 能夠在萬變無常的市場, 有法何依, 是何等福氣. 其哲學的優美及精鍊, 更體現出高手已去到真善美的境界. 其他宗派, 暫時還望塵莫及. 世上有如此高手, 技藝超凡, 又慷慨分享, 十分難得. 單是欣賞其作品的精簡, 已是賞心樂事, 值得推祟.

全職投資, 誰想應徵?

今日去了朋友的應徵講座支持. 很欣賞我的朋友可以有笑容及自信地分享他的事業帶給他什麼. 這令我想起, 如果全職投資也有講座會, 那應該怎樣介紹呢? 記得當初在大學學投資時, 原來我有個外號叫"傳教士", 那時我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 講得學投資, 是財務自由的道路. 那些窮爸爸富爸爸熱賣, 所以有一陣財務自由的熱潮. 我也是乘著這股熱潮開始探索的.

全職投資的工作是主要是看資料及看電腦, 有時按一兩下mouse, 一邊聽歌, 飲咖啡, 甚至你喜歡的話到海灘 或世界各地也可以. 只要你能低買高賣就可以了. 是完全唔辛苦及收入無上限的工作. 因此低買高賣需要從世界中找出靈感及觀察倒趨勢, 所以這也是發揮創意及洞察力的工作.

全職投資有還有很多好處, 包括工作不變,但回報卻幾何級數變動(不一定增加的:P), 不用受氣, 時間自由,  工作地點自由, 公平公正公開, 畢生受用. 你想想, 財富、自由及公義何價呢? 另外, 投資涉及很多方面的見聞, 絶不沉悶. 好處可以節外生枝可以少講.

其實絶大部份人, 都已經是業餘的投資者, 都知道資本增值, 財富累積的重要性. 如果計過數, 冇乜問題, 唔返工全職投資不是很爽嗎? 還可以享受自由及公義, 又不用受氣, 工時短等等. 其實全職投資是但一個好處已經好吸引. 然而, 適不適合這樣做, 我覺得除左計過數之外, 還要考慮以下的因素.

1 接受無常
生命無常, 聖經都話一切係虛空, 市場的無常更是正常. 如果你的世界觀是一個很穩定, 很合理, 很有秩序的世界, 那市場可能會令人覺得"好難捉摸". 當然, 市場不是完全無常, 但就是要尊重敬畏, 你就是不能把握著它, 因為市場正反影著未來, 未來又怎樣可以完全把握得住呢? 你以為你玩市, 其實很有可能被個市玩呢.

2負全責
你獲得的, 是你應得的. 你要為你所做的負上完全的責任.
這是理想當然的, 對嗎? 其實不是呢. 很多時候, 我們可能要負過多或過少的責任, 但總是可以找一個人去抵賴的. 然而, 投資只有你跟市場, 不可逃避了. 很有可能, 你需要接受"我錯了", 以及"是我的能力不足"等等.  然而, 不論任何結果, 尤其是無常的結果也得負責, 所以有時會"明明是對的"心態. 是的, 明明是對地也錯了, 不是什麼理論的責任, 誰叫你用這理論. 因此, "我錯了". 虛心學習才能長久在股市生存, 我媽總說"股市專收叻仔的", 十分獨到.(唔知佢覺得我叻唔叻呢?:P) 最後, 你可能付出很大的努力, 卻還是失敗. 是的, 很多老闆用盡心血也是破產, 所以不要只說老闆衰呢, 他是搵命搏的, 投資也同樣地要負全責.

3 身份
全職投資的身份, 可能不會被旁人接受. 更有趣的是, 你越是被認可的觀點, 越可能是有問題的. 這跟其他工作很不同. 人就是喜歡被認同的, 但做投資需要一點性格, 不是一定要跟人不一樣, 但如果跟很多人一樣, 真的要懂得小心. 我記得我的職業最受人尊敬是2007海嘯前, 可見一班. 投資人可能是交最多稅的人, 但說起貢獻, 人們很難想像. 其實投資者對市場的運作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及犧牲...:P), 同時也創造出很多經濟活動(廢話少講). 然而, 就是不夠直接. 所以身份認同是需要時間尋找的. 不過, 其實成功人士值得推祟, 但活得有價值, 我覺得更有意義. 投資需要克苦, 謙卑, 好學, 冷靜, 健康, 寬恕, 克己等種種小學的週訓格言. 自我提升價值成為有尊嚴及有恩慈的人, 也是一種身份的意義. 另外, 投資不是人生的全部, 反而空閒出來的時間心力可以自由地實現自己想做的事, 這挺有意思的.

4 自我培訓
其實很多工作都有很好的培訓機會. 很多公司是花很多錢去做這些培訓的. 投資也是要用很多錢去培訓的, 蝕的錢必然遠大於你所擁有的. 要自己設計好培訓的課程, 針對自己的心理弱點, 誠實地面對自己,一步一步學習, 改善. 這需要一點耐性, 寬恕及勇氣去接受自己, 改變自己. 然而, 好的培訓都不是輕鬆, 而是痛苦的過程. 尤其是投資是關乎個人性格弱及深層次心理的塑造, 例如自信心, 寬容, 自尊, 恐懼, 心理創傷, 甚至家庭關係, 生活習慣等. 不過, 只要對無常謙卑, 堅持學習, 循序漸進, 對個人心理的提升及治療是有很大卑益的.

5 培訓時間較長
知識面的培訓可能用幾年就可以初部完成, 但再到實戰心理面, 又可能用上幾年. 有種講法係投資者最少經歷兩個週期, 最好大輸過一兩次, 才算不是初哥, 更談不上是專業級及大師級. 有很多知識要知道, 而最後又不能被知識障所蒙蔽, 到了心理層, 更需要學習處理情緒,面對失敗, 學習堅忍等. 其實學來學去, 最重要是心靈能夠跟無常相處.

6 本錢
最後來談談本錢, 其實我認為這是最不重要的因素. 有本錢才學投資, 那你學費便可能很貴了. 越少本錢開始, 越早開始是越好的. 試想一個年輕人, 18歲開始, 輸得起, 佢破三次產也可以. 但一個年長的人, 有家庭, 有支出, 又如何承受得起屢敗屢戰, 而尚未成功的滋味呢? 另外, 若你想即使懂了又怎樣, 還是無本錢. 這根本上是一個假命題. 想想世界多少錢在獲報極低的回報, 如果你能夠獲得超額回報, 基本上不用擔心, 世界有需要你的地方. 這就等於問如果能煮出極好味的菜餚,但沒有人吃怎麼辦一樣. 沒有人吃便自己吃, 也不錯呢~

我認為全職投資是很好的職業. 思想財務時間的自由, 公義公平公正的對待, 而且可以省掉業餘投資的時間及精神, 真是世界少有. 代價是, 學習過程不比醫學外科簡單, 而且涉及心理及精神層, 需要用心、認真及誠實面對自己. 入職基本上是無條件的, 只是無底薪, 自求多福, 所以怎樣夠本錢支撐學習時間, 以及有勇氣這樣做是很重要的. 很多天才, 如果在工廠式的教育中失去興趣, 鬱鬱不得志, 股市很有可能是你吐氣揚眼眉的地方, 這裏是自由競技場呢~

然而, 我所見聞, 全職的人不多, 種種原因. 其中, 可能是種種困難及擔憂, 始終這是注定不穩定, 注定無常的工作. 因此, 我想談一談天賦論. 我們做什麼, 其實以上意識的比較及選擇只是一部份的. 有時某些工作就是特別吸引, 就是特別地令你有興趣, 而且可能你做得好, 又或者當做得不好時, 你卻有更大的動力去做, 又或者有一天你放棄了了, 過一會你的鬥志卻重燃. 無錯, 恭喜你, 這就是天賦了, 天賦不是神級天才, 而其實只是異於常人的興趣及專注力, 可以讓你抵受長時間的用功. 當你有天賦, 你說, 你能怎樣呢? 跟隨內心, 跟隨天賦, 世界自然有要你的地方, 向前探索嘗試, 向前踏出一步便是, 收穫往往是意想不倒的, 這就是上天的奇異恩典了.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核心問題: 經濟增長

歐美PMI 轉差, 中國連月PMI放緩, 日本最後一擊QE救經濟...種種央行的逆操作行為, 都顯示著當前的經濟衰退, 非比尋常, 百年一遇.

我們感受不到, 是因為央行的量寬逆操作行為, 創造出資產性通脹, 創造了新一輪的投資周期. 然而, 隨著可投資項目減少, 量寬的效益遞減. 央行的招數已有限了.

黃金不是避難所, 其實黃金是對沖通脹的資產. 在通縮時跌, 在通賬時升. 近日黃金暴跌, 反映著經濟衰退帶來的通貨緊縮壓力不少.

美國企業盈利已連續五年上升, 預期下年及後年再升. 在歷史上, 連升六年的機不會高, 連升七年更是罕見. 美國股市牛市, 恐怕不容易延續, 尤其她已在歷史高位之上.

經濟增長, 是股市的核心, 不可不察. 央行印銀子可以提升PE, 加上財政擴張可以支持著企業盈利, 但其效果會有遞減作用. 各國企業在經濟企穩, 失業率下降的情況下仍然不願意收水, 甚至加碼, 跟經濟大周期仍然向下有關. Deleveraging 是需要很長的時間的, 尤其是不想有default的情況下.

人民幣升值及工資增加對中國競爭力的影響, 已經開始反映了. 造船業已經被韓國反超前, 紡織早已流向東盟各國, 富士康也要在他國企大廠, 保持成本, 廣州又大力提高最低工資, 20%-40%不等. 中國制造業退去, 現在唯有靠內部基建及房地產帶動. 然而, 中國內債高築制約下, 再大力增加投資的空間有限, 在維持投放的情況下, 自然是增長放緩. 習整風同時整頓高端消費, 帶來了消費的短暫放緩. 中國2008-2012年粗放式救市, 帶來近年經濟結構不平衡, 資料浪費及地方污染, 引起不是民怨. 在和諧社會口號下, 我認為中央會適度犠牲經濟增長去調整核心問題.